首页
>新闻资讯>集团要闻
跨越发展 勇立潮头
——水泥公司50年发展纪实
    50年春华秋实,50年见证芳华。从年产30万吨水泥发展到3000万吨,从单一的水泥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为绿色水泥发展,从荆门走向湖北,走向国际。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,顺应时代发展潮流,把握行业发展机遇,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扬名

  1975年,葛洲坝水泥在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,贯彻“先生产,后生活”的建厂方针,践行“艰苦奋斗,开拓进取”的创业理念,圆满实现了第一条工艺线回转窑正式点火,正式开启了跨度13年的供“粮”征途,期间成功建设投产了二号窑工程,将水泥年产能提升至60万吨。在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,浇筑大坝主体工程124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所用水泥,有73%由葛洲坝水泥供应。

  1978至1988年,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头十年,也是宏观经济处于波动的时期。葛洲坝水泥一方面需要保质保量满足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;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手竞争。其后3年,随着葛洲坝工程的逐步竣工、供需变化以及建材市场整体疲软的形势下,葛洲坝水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、强化企业管理、整顿企业环境等措施,为把握历史机遇积蓄力量。

  时至1992年4月,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决议,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;同年10月,党的十四大召开,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为抓住这一历史性战略机遇,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,葛洲坝水泥加快推进三、四、五号窑建设,为长江三峡大坝施工高峰期的水泥供应,为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型水泥企业,创造了基础条件。截至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修建成功,“三峡牌”水泥占三峡工程水泥用量80%以上,不仅满足了三峡大坝混凝土的设计要求,并推广使用到溪洛渡、向家坝电站等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中。

  改革开放春满地,乘风破浪潮头立。葛洲坝水泥迎来了成名三峡大坝、辐射全国市场、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次跨越。产能规模由建厂初期的30万扩大到400万吨,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“全国最大特种水泥生产基地”,跻身“中国100家最大建材企业”,跨入全国大型一档企业行列。

  壮大

  21世纪初,国内水泥工业发展由技术结构调整,上升到了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阶段。2007年1月,由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土资源部、人民银行推出《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(集团)名单的通知》,拉开了水泥工业兼并重组、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序幕。

  作为大型中央企业,葛洲坝水泥抢抓湖北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的机遇,主动寻求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重组,提升产业集中度,提高市场占有率,企业规模优势不断放大,走出了一条具有葛洲坝水泥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道路。

  2007年2月14日,当阳公司作为第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成功立项,吹响了葛洲坝水泥参与新一轮行业整合竞争的号角。随后七年,葛洲坝水泥牢牢抓住水泥产品200公里销售半径的特征,合理进行战略布局,抢滩设点,通过股权收购、资产收购、债务重组、合资合作等方式先后新建了荆门、兴山、嘉鱼、老河口、松滋、钟祥、石门等7条生产线和汉川、潜江两个百万吨级粉磨站,有效整合了鄂中、鄂西市场,健全和优化了水泥产品结构,巩固了在特种水泥领域的领先地位,拓展了产品销售空间,形成和巩固了区域提升的商业模式。

  “提高规模与产业集中度,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相加,而是系统的优化改进。”时任葛洲坝水泥负责人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原则。在重组钟祥、松滋、当阳等公司时,葛洲坝水泥通过减量置换投资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,相比老线实物煤耗下降了8%、电耗下降了9%;在面对股权多元、文化差异等复杂局面,葛洲坝水泥探索出独具特色的“十四统一”管理模式,确保全体一盘棋,统一部署、全盘推进,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技术、管理领先和民营企业体制、机制灵活的双重优势,葛洲坝水泥的市场美誉度、占有率、盈利水平持续稳定提升。

  兼并重组优结构,集约经营成气候。截至“十二五”期末,葛洲坝水泥年产能规模由400万扩大到2500万吨,跻身“全国水泥熟料产能20强”,成为了传统水泥企业混合所有制治理的典范,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式发展。

  求变

  从“十二五”跨入“十三五”,国内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。国内水泥行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,产能过剩严重。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下,葛洲坝水泥主动求变、调整思路与定位,提出了“延伸产业链条,发展新兴业务”的构想,并全面实施“环保、相关、高端”的战略,进入了创新提升、超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。

  2014年3月14日,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技术咨询服务分公司正式成立,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各项业务,有针对性地实施项目技术研发,攻克技术难题,提升产品质量,降低生产消耗。“在‘十三五期间’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服务394次,开展技术服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2.63亿元;同时通过科技创新,实施技术优化,水泥生产多项关键能耗指标下降明显,保障了葛洲坝水泥各窑线企业技术装备、技术指标、水泥品质处于行业先进水平,实现产品质量与成本管控水平的同步提升。”技术咨询服务分公司负责人介绍道。

  2014年底,葛洲坝水泥与中材国际合作成立洁新科技公司,开展生活垃圾、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及综合利用,正式进军环保领域。2015年,葛洲坝水泥投资兴建的老河口水泥窑协同处置500吨/天生活垃圾项目正式生产后,因其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对水泥主业的优势互补,坚定了做大做强环保业务的决心。随后五年,依托分散在各地的水泥窑相继建设了松滋、宜城、当阳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;并利用嘉鱼、当阳、钟祥、松滋的区位优势以及水泥窑的天然优势,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处置业务,年综合固体废物处置能力达115万吨。

  同时,在水泥业务上游,葛洲坝水泥将砂石骨料生产线扩展至4条,年产能达570万吨;在下游,将商品混凝土站扩建到11家,年产能达630万方,降低营销成本,延长价值链,支撑水泥主业的发展;在海外,围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别市场,葛洲坝水泥首个海外水泥项目——哈萨克斯坦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项目于2019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投产。

  “过去的4年中,湖北省通过错峰生产政策有效控制了全省的水泥熟料总量,促进了水泥价值的回归,改善了市场环境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导下下,我们根据公司发展实际,进行了针对性的结构调整,既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实力,也减少了燃煤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,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”葛洲坝水泥副总经理张德华总结道。

  内伸外延再扬帆,环保相关创高端。葛洲坝水泥通过优化品牌、管理、技术、资源、市场等要素配置,着力做强水泥、熟料优势业务,加快培育砂石、骨料、商品混凝土、城镇垃圾处理、物流配送等关联产业和环保产业,激发了合作各方活力,进一步壮大了企业规模、创新了商业模式、丰富了利润来源、由单一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,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,助推实现了第三次跨越式发展。
  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,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。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作为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葛洲坝水泥正踌躇满志,坚持以“出则精品、干则一流”的精神状态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定位、高质量落实、高效率推进,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能建《若干意见》和两级集团“两会”精神,为打造一流的建材提供商奋勇前行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